為進一步激發改革開放創新的闖勁、膽識和勇氣,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高新區開展“鼓足闖勁謀改革,提升膽氣勇創新”大討論活動,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市委全會精神。市委全會指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中,“一基地三區”是黨中央賦予天津的功能定位和光榮使命,也是推動天津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貫徹落實鴻忠書記到濱海新區調研座談講話精神,高新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融入“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我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構建區域現代產業體系,助力天津“一基地三區”建設。
龍頭企業引領創新
加快“一基地三區”建設,關鍵在創新。“我們要再接再厲,立足于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全力支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圍繞信創頭部企業延伸打造創新生態鏈,發展壯大我們的產業。”濱海高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青林表示,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策支持引導,加大資金投入,擬設立目標規模100億元的信創基金,支持園區信創產業發展。
“一基地三區”,第一項即是建成先進制造研發基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高新區緊緊抓住實體經濟這個根本,瞄準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目標,堅持向科技創新要動能,加快構建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以新經濟服務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產業的創新發展格局。
走進中環半導體DW智慧化工廠的清洗檢驗車間,分揀儀正持續運轉,每個小時分揀大尺寸單晶硅片產品約七千多件,以這樣的生產效率,現在中環半導體DW智慧工廠已基本實現了一期生產目標。正在生產的G12大尺寸單晶硅片主要用于光伏發電,而憑借這一最新研發的產品,上周企業剛剛簽訂了12億片的新訂單,總價值達到65億元。
中環半導體DW智慧工廠負責人表示,“G12硅片市場屬于一個供不應求的階段。你可以看到我們整個車間的生產狀況,全體員工都在加班加點的生產,來滿足我們下游顧客的需求,實現2020年生產指標任務。”
正是看中高新區在新能源產業方面的優勢,“十四五”期間,中環半導體將在新能源產業鏈方面新增投資50億元以上,全球領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12硅片產能將進一步提高,屆時,天津區域光伏硅片產能將占全球20%左右。
中環股份董事長沈浩平表示,中環股份將以高效疊瓦項目落戶為契機,繼續深耕天津高新區,推動核心產業在天津高質量發展。
信創產業協同創新
近年來,天津高新區把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推進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戰略引擎,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壯大信創產業集群,突破多項“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全生態產業鏈布局,在全力建設“中國信創谷”中,逐漸形成了“企業集聚+平臺賦能+應用驅動+群體突破”的協同創新、聯合攻關模式,打造千億級信創產業集群,構筑全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高新區已形成了全鏈布局的信創產業集群,集聚了飛騰、麒麟、長城、曙光、騰訊、紫光等一批信創龍頭企業,形成飛騰—麒麟—長城—曙光“PKGS信創包”整體方案供給能力,構建起覆蓋“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服務器”的國產化產品鏈條,集聚上下游創新創業企業1000多家,信創產業整體營業收入規模達到了400億元。天津高新區創新指標領跑全市,全國七大國產芯片廠商天津高新區占據兩席,全國五大國產數據庫占據兩席。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占天津全市比重近1/4,科技型中小企業約占1/6,市級研發機構約占1/8。
同時,高新區依托航天五院、三五互聯、中國普天等龍頭企業,加快孵化載體建設。目前高新區擁有國家級孵化器、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均列全市第一。加大協同創新平臺引進力度,先后引進了中科曙光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華為鯤鵬創新中心、天地偉業網安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協同創新平臺,承擔了一批國家重大戰略項目。
為了加快推進信息安全產業的整體布局,天津高新區在海洋片區規劃了58平方公里,作為打造信息安全產業的區域,全力建設“中國信創谷”。這片區域產業基礎配套條件非常成熟,已經聚集了麒麟、飛騰、北斗、紫光、中環等企業在此落戶。
高新區正著力構建“企業集聚+平臺賦能+應用驅動+群體突破”的協同創新、聯合攻關模式,在全國率先扛起打造國家信創產業示范區的大旗,打造千億級信創產業集群,屆時,“中國信創谷”將成為天津新動能引育示范基地、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