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天津新能源產業(人才)聯盟在濱海高新區成立,構建“研發—轉化—產業化”的全創新鏈條,加快推進產業一體化布局和各類高端要素對接,促進天津市新能源產業和人才同步高質量發展。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連茂君出席并講話。市人社局黨組書記沈超,市科技局副局長袁鷹,市工信局副局長楊坡,天津市海河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錦虹出席。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賈堤致詞。濱海新區副區長梅志紅主持。
連茂君指出,新能源產業是天津市主導產業之一,也是濱海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20年實現產值700億元。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新能源產業(人才)聯盟成立為契機,加快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決實現一個目標。要力爭在2030年前提前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5%的目標,加快助推天津市綜合能源先鋒城市建設。二是把握兩大重點方向。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圍繞鋰、光、風、氫四大產業方向,構建上下游聯動、政產學研統一的主導產業鏈條;要全力推進新能源發電和應用,加快整合國家支持政策、地方優勢應用等資源,探索和推廣漁光互補、鹽光互補、風光互補等立體式、綜合化能源解決方案。三是打造三大應用場景。圍繞“港”的需求,在天津港推行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氫能叉車的基礎上,繼續推動進出港大貨車新能源化,打造世界一流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圍繞“產”的發展,加快打造臨港氫能源產業集聚區、高新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區,鼓勵全區探索綜合能源利用新模式,推動企業分布式能源利用;圍繞“城”的生長,推廣中新天津生態城零碳小屋經驗做法,加快建設零碳小區、綜合能源利用小鎮,推動新能源在政府建設項目中優先使用,打造新能源多元化應用體系。四是提供四大政策服務。充分利用人才政策、應用政策、采購政策、配套政策四類政策,為聯盟單位提供最優質服務,全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同時,希望聯盟不斷固盟、強盟、擴盟和優盟,強化盟間合作、盟內協同,真正把聯盟打造成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之盟、領軍之盟。
賈堤表示,濱海新區作為國家新能源(儲能電池)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了光伏、風電、氫能、冷能、動力電池等領域協同創新、多輪驅動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笆奈濉逼陂g,我們將堅定不移落實“雙城”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立區、制造強區、改革興區、開放活區、環境優區“五大戰略”和民生福祉、文化繁榮、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四大工程”,努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先行區、“一基地三區”核心區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基本建成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我們將發揮鋰離子動力電池制造、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生產制造、光伏高效疊瓦組件、工業副產氫等領域優勢,聚焦產業鏈聚集化、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天津新能源產業(人才)聯盟是在天津市工信局指導下,由濱海高新區發起,聯合天津市新能源產業龍頭企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人才服務機構等組成的專業性、多元性、非營利性聯盟。聯盟將圍繞新能源產業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合作交流平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通過精準服務聯盟成員,推動新能源產業聯盟成員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場景應用、人才培養等領域加強合作,加快聚集人才、技術、產業等核心優勢資源,加快推進新能源新材料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技術鏈、金融鏈“五鏈”融合發展,進一步強化新能源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促進天津市新能源產業和人才同步高質量發展。
目前,高新區作為天津市新能源產業重要的承載地之一,先后獲批建設國家工信部新能源(儲能電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科技部新能源產業集群試點(培育)等國家級品牌,在動力電池、風電、光伏三大細分領域優勢突出,集聚落戶了以力神電池、巴莫科技、明陽風電、歌美颯、中環半導體、藍天太陽等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明星企業,細分領域產業鏈條完善。其中,中電科第十八研究所等科研實力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中環DW智慧化工廠將打造世界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金剛線切片制造基地;藍天太陽自主開發的聚光電池材料,居于國際領先水平。高新區在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下,以新能源產業(人才)聯盟成立為契機,繼續加強區域協同創新能力,為濱海新區和天津市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區領導張弢,高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青林、管委會副主任田海鵬和濱海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