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起心動念”便可操控現實中的儀器設備?在前沿科技的加持下,腦—機接口這條通向人機融合的現實路徑,正在逐步從“科幻”走向產業落地。7月3日,以“創建美好的腦機互聯產業生態”為主題的全國首屆腦—機接口大會在津開幕。來自全國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臨床單位及行業知名企業的院士專家、業內大咖匯聚一堂,聚焦核心元件、關鍵器件、高端裝備、先進算法、應用場景等熱點問題,分享腦機交互領域最新技術和前沿成果,進一步激發“政產學研用”整體效能,繪制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藍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崔同湘在大會上致辭。
崔同湘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天津市唯一的國家高新區,高新區不斷強化科技屬性,匯聚科研資源。以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為代表的三家海河實驗室落戶高新區,占據全市的二分之一。圍繞核心元器件、裝置裝備、生物腦、數據云腦、業務應用五個方向,高新區將構建以場景推動技術創新的發展路徑,加快腦機技術在醫療、航天等領域的成果產業化。未來,高新區以建設具有全球引領性的腦機交互技術策源地為目標,持續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高校院所、金融機構等各方合作,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及相關產業在高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代表我國競爭國際產業科技尖峰的腦科學未來產業示范區。
多項舉措力促產業發展
作為指導腦機接口產業發展、實施行業管理的重要抓手,會上,中國標準化協會腦機接口與類腦智能專業委員會正式揭牌,該委員會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天津大學聯合相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組成,將專門推進腦機接口產業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為連接技術創新與成果產業化應用搭建橋梁紐帶,為我國腦機接口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大會期間,腦—機接口的“五個十”內容對外發布,即:十大科學問題、十大關鍵技術、十大典型產品、十大典型應用場景和十大關鍵詞。據悉,“五個十”將作為未來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對于進一步引領科技創新趨勢和科研攻關方向,聚焦關鍵核心問題集智攻關,服務科技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為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更好地推動我國腦機接口技術走向世界前沿,本屆大會還設立了首屆中國腦—機接口“華瑙獎”,17位在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分別被授予終身成就獎、卓越學者獎和杰出青年獎。
海河實驗室建設提速
“在我國,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良好,速度迅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實現了在醫療、教育、娛樂、交通等領域的規模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主任顧曉松說。
今年3月,以天津大學為牽頭單位建設的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在津正式揭牌。在顧曉松看來,海河實驗室整合了技術、人才、平臺等多方資源,是推動科技進步、成果轉化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基地和產業高地。
截至目前,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已主持承擔一批重大攻關任務,擁有無創腦機交互關鍵核心技術,創造了迄今為止國際上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最大指令集的世界紀錄。同時,實驗室通過開發面向嚴重手功能障礙患者的“神工—諦聽”腦機微信操作系統,可實現微信全功能的交互;通過自主研發國內首款面向抑郁診斷的情感腦機交互系統“神工—神心”,可實現對抑郁的客觀定量評估;并開發全球首臺適用于全肢體中風康復的“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機器人系統“神工—神機”,已通過CFDA檢測;研制腦控“靈犀指”和“神工—神甲”外骨骼機器人系統,三項成果入選工信部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名單。
除此之外,實驗室還立足醫工結合等研究特色,積極培育產學研用一體的全產業鏈集群,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牽頭申報、推動醫工結合神經重癥教育部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平臺在津落地,打造技術驅動與應用牽引的先導區,帶動高水平科研團隊和相關企業快速形成聚集,并在前沿成果產業化方面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顧曉松表示,“下一步,實驗室將盡快轉化成熟的技術,找到適合的應用場景,把這些技術帶到應用層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實驗室將在臨床應用方面取得突破。特別是在今年年底前,數字中醫領域將有望產生不錯的應用效果。”
市科技局實驗室工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進一步發揮海河實驗室優勢,進一步擴大天津在腦機互聯領域的影響力,天津市給予了實驗室充分的自主權,實驗室可以對科研項目進行自主立項、自主組建科研團隊、自主進行職稱評定。同時,每年都會提供一定比例的引導資金用以支持實驗室建設。市科技局還與濱海高新區共同整合資源為實驗室提供廠房、人才、配套等保障,讓科學家們可以心無旁騖做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