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指針拉回至1991年3月6日,彼時天津濱海高新區正式獲批國家級高新區,一切欣欣向榮。33年后,天津濱海高新區GDP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規模以上服務業主要行業營業收入增長1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8.5%,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靚麗成績單。33年來,天津濱海高新區肩負“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使命任務,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奮楫篤行,創新競進,以時代之筆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科技創新動能強勁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天津濱海高新區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黨建引領 共同締造”理念的指引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創新成果轉化力,讓更多具有“硬科技”“硬實力”的企業脫穎而出。
目前,天津濱海高新區三大海河實驗室在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超70項。其中,信創海河實驗室與北京啟元實驗室達成合作,加強與國家實驗室科研項目、成果產業化協作。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分別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協和醫學科學院、中國醫科大學等多家北京知名高校院所共同開展京津冀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與此同時,天津濱海高新區的創新主體的培育也結出碩果。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天津濱海高新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360家;2014年,引進科技型中小企業1104家,有效專利數超過8200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4家,6家高新區企業通過天津市專精特新產品認定。截至2023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1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15家、雛鷹企業1229家、瞪羚企業80家、科技領軍(培育)企業59家,在天津市占比均接近1/5;科技型上市企業15家,在天津市占比近1/3。
多年來,孵化鏈條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也正為天津濱海高新區培育源源不斷的新動能。1998年8月,天津高新區國際創業中心(留學生創業園)成立,天津高新區的孵化事業正式起步。如今,天津濱海高新區已擁有國家級孵化器11家,天津市級孵化器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2家,天津市級眾創空間17家,均位列天津市第一。
產業發展活力煥發
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天津濱海高新區堅持走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路,持續構筑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為首位度,以新經濟服務業為特色,以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為支撐的同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未來產業發展的“X”個新賽道的“113X”產業體系。
2023年,天津濱海高新區信創產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92%,集聚了曙光、海光、飛騰等龍頭企業,聯合三六零建立了全國首個信創安全服務平臺;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97%,生物醫藥園區產業綜合競爭力在全國位列第7,天津藥研院、中源協和等創新型企業和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現代中藥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與北京科研資源、產業資源聯動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進入“生產線”。同時,天津濱海高新區的新經濟服務業實現營收超過千億元,同比增長19.56%,以云賬戶、今日頭條、58到家等為代表的企業,以及形成的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等子產業鏈,成為新經濟業態發展壯大的“沃土”。
區域治理穩步優化
優化營商“軟環境”,拼出發展“硬實力”。33年來,天津濱海高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高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化水平,加快推進“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在天津市率先開展高頻證照聯辦“一件事”改革;上線“水電氣熱報裝靠前服務系統”,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優化智能審批,實現企業、群眾辦事從“多網辦”到“一網通辦”,從“多頭跑、來回跑”到“一站辦結”,滿足企業、群眾從共性到個性化需求,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最近,天津濱海高新區規資局在天津濱海新區范圍內率先完成“零跑動”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通過為企業提供電子智能化審圖、電子簽章等標準化、全流程的一條龍在線服務,幫助企業實現線上提交、線上核驗、線上審查、線上完善的“零跑動”服務,真正享受建筑項目規劃審批的便捷與高效。
近日,天津濱海高新區華苑科技園正式納入天開高教科創園布局。高新區將主動承擔創新引擎使命擔當,以支撐天開園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和科創服務生態圈為發展目標,全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和新經濟發展活力區,成為聯動天開園發展、構建區域創新走廊的戰略支點和關鍵連接節點,努力成為全市高水平的科創引擎。
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將以“黨建引領 共同締造”為理念,錨定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升級版”和北方一流科創城的目標定位,奮力打造創新、產業、改革開放和治理“四大高地”,不斷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持續為天津市和濱海新區發展大局添活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高新”實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