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海河,一路向東,沿途不斷匯集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的瀲滟,最后在天津濱海新區的入海口奔向渤海,融入海的遼闊。
天津濱海高新區的產業之路,也是如此。
36年前的一個冬天,在天津科貿一條街上打拼的35家公司搭乘天津濱海高新區成立的“直通車”,成為第一批進駐高新區的企業。
招商、吸納、匯集、內生、融合,然后一同奔向市場的大海,天津濱海高新區兼具海河的包容、渤海的胸襟,依托“一區多園”,集聚資源,培育高新產業,卓爾不凡。
“中國信創谷”谷穗金黃。
“細胞谷”拔節生長。
新經濟服務業聚焦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形成了以云賬戶為代表的人力資源服務;以快狗打車、途牛旅行為代表的O2O服務、文旅服務;以抖音集團為代表的數字新媒體服務;以易生支付為代表的金融服務等。2023年,新經濟服務業實現營收超過千億元,同比增長19.56%。
高端裝備制造聚集了6家央企二級公司、10家外資世界500強企業、1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形成了以航天五院為龍頭的航空航天產業鏈,以中海油為龍頭的海洋裝備產業鏈,以西門子軌道交通、凱發電氣為代表的軌道交通產業鏈,以施耐德、約翰克蘭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鏈等4條較為完善的產業子鏈條。全力打造全北方高端裝備制造和智能制造產業高地。
新能源產業涵蓋動力電池、光伏、風電三大產業鏈條及N個前瞻新賽道的“3+N”新能源特色化產業體系,先后獲批建設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儲能電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科技部新能源產業集群試點(培育)。
西門子電氣傳動有限公司
天津濱海高新區產業從“0”起步,鏈條從細到粗,氣質由內向外,規模從小到大,實力由弱到強,形成了以信創產業為首位度,以新經濟服務業為特色帶動,以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為支撐,前瞻布局量子通信、區塊鏈、第三代半導體等X個未來新賽道的“113X”高端產業體系。
2023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堅決扛起戰略部隊、戰略平臺之責,應對多重挑戰、克服多重困難、統籌多重任務,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五大主導產業營收突破2284億元,增長13.7%。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新經濟服務業、信創產業分別增長21.5%、19.6%、13.9%。
新賽道上的“X”,同樣表現“津”人,不斷刷新人們對天津濱海高新區的認知。
國內首條芯片原子鐘產線在園區落成投產,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突破關鍵器件“卡脖子”問題,標志著我國在芯片原子鐘領域可以自主實現規模化量產,完全滿足相關領域的迫切需求。
國內首條芯片原子鐘產線在園區落成投產
高新區生物醫藥重點企業天中依脈參與研發的“穿戴式穴位刺激裝置”,為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提供中國特色的健康防護,開創了傳統針灸走向太空的先河。
“天津神舟”通用數據技術支持保障天問一號探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嫦娥五號探月、中國空間站等多個國家級項目的順利實施。
國產首個基于飛騰CPU和麒麟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疏浚作業控制系統在高新區企業參與研發的“新海鮫”輪上部署應用,標志著我國疏浚控制軟件不再依賴外國特定軟硬件和技術,實現了交通行業疏浚作業領域的自立自強。
自主可控疏浚作業控制系統
開放麒麟1.0入選2023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麒麟軟件持續引領國產操作系統創新發展,廣泛應用于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服務6萬余家行業用戶。
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憑借“服務器智能工廠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2023年度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致力于全球領先的細胞基因前沿創新技術,研發的首個中國原研CD19 CAR- T產品納基奧侖賽注射液,用于治療成人復發或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成功獲批上市。
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實驗室
“113X”高端產業體系的背后,是天津濱海高新區政策、人才、金融和制度的創新。
天津濱海高新區持續完善政策體系,為五大產業“量身定制”了專項政策,如圍繞生物醫藥和基因治療領域出臺了“雙九條”產業政策,圍繞新能源領域出臺了八條產業政策,加速打造新興產業集聚地。
科技創新平臺動能強勁。天津濱海高新區累計擁有市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209個,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23個,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組建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中藥創新中心,三大海河實驗室在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120項。
截至2023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1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15家、科技領軍(培育)企業59家,在天津市占比均接近1/5;科技型上市企業15家,在天津市占比近1/3。
“初創企業雛鷹計劃”“科企六條”“創投十條”“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挺起“中國脊梁”,雛鷹企業1229家、瞪羚企業80家。
推行“企業創新積分制”,構建“18+N”指標評價體系,對企業精準畫像、精準滴灌、精準培育,主動為積分企業增信授信,撬動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和政府資源等精準支持,服務覆蓋各類重點科技型企業2300余家;推出的“科創積分貸”產品,支持200余家企業獲授信超10億元,撬動合作銀行通過各類信貸產品為積分制企業整體授信超 220億元。
金融賦能方面,天津濱海高新區設立了創投母基金,目前已成立信創、生物醫藥等12只產業基金,總規模超過280億元,重點推動“中國信創谷”、特色“細胞谷”建設,前瞻布局腦機交互等未來產業。
與此同時,天津濱海高新區構建“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完成孵化鏈條,培育源源不斷的新動能。1998年8月,高新區國際創業中心(留學生創業園)成立,標志著高新區的孵化事業正式起步。20多年來,高新區不斷完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水平和科創項目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全孵化鏈條的科技服務。如今,高新區已擁有國家級孵化器11家,天津市級孵化器8家,市級及以上眾創空間26家,均位列天津市第一。
人才建設始終圍繞“人才驅動創新、創新提升產業、產業聚集人才”的閉環開展工作,不斷提升創新源頭實力。
目前,天津濱海高新區人才項目入選數量和申報質量均位居市、新區前列,其中部分國家級重點人才項目推薦入選數全市占比過半。高新區24人入選天津市“杰出企業家”,52人入選濱海新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24家企業入選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其中,飛騰公司總經理竇強入選第三批天津市杰出人才培養工程,實現了高新區、新區在市級最高學術技術稱號上“從0到1”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