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高性能計算機系統
近日,一款通過手機攝像頭和微信就能實現個人體質“自助辨識”的“數字中醫人”小程序在濱海高新區發布。該項目作為天津大學先進醫用材料與醫療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聯合推出的“云腦智能體系”的組成部分,為人們打開了未來用中醫檢測數據構建人體數字孿生模型、助力中醫治未病醫療模式轉型升級的新窗戶。
立足濱海,做好天津文章。一直以來,濱海新區作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橋頭堡”,積極聯動本土科教資源優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有效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煥新闊步向前。特別是在未來產業領域,濱海新區如今已基本形成經開區小核酸產業集群、保稅區生物制造谷、高新區信創谷和細胞產業4個未來產業集聚區,構建了鐵路綜合監控指揮系統、遠程精準醫療、腦機交互醫療器械、智能網聯集裝箱卡車、5G全連接工廠、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等40余個未來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培育了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康希諾、合源生物、中電云腦等50余個未來產業龍頭骨干企業和發展平臺。僅在2023年,區內就落地超過50個未來產業項目,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腦機交互海河實驗室
未來產業初顯容姿
“用‘明天’的技術去鍛造‘后天’的產業。”這是人們對于未來產業的籠統印象。在業內人士看來,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的未來產業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同時也是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先導力量。因此,對于濱海新區來說,超前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勢在必行。搶抓先機需要爭分奪秒。早在2023年7月,濱海新區就在全市率先制定并以區政府辦名義印發《濱海新區培育新賽道 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行動方案》,正式啟動“8151”工程,并推動各開發區結合各自未來產業發展優勢制定印發未來產業專項行動子方案,形成了“1+N”未來產業政策體系。各開發區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積極布局生物制造、細胞和基因治療、腦科學與智能醫學、自主信創、深海探采、空天利用、先進能源、新型材料八大未來產業領域,整合全市創新資源,吸引京津冀創新成果,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持續提升“從0到1”的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從1到N”的成果轉化。
當前,濱海新區聚焦生物制造、細胞和基因治療、腦科學與智能醫學、自主信創、深海探采等未來產業領域,力促各類創新主體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逐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
去年11月,一款名為源瑞達?(納基奧侖賽注射液,CNCT19)的產品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成為首個中國原研CD19 CAR-T產品,標志著我國CAR-T細胞治療新藥研發取得新的突破。在其背后,是“濱城”企業合源生物積極打造以CAR技術平臺、iPSCs技術平臺及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為核心的國際化新藥研發創新體系的勇敢嘗試和不懈努力。
在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名為“天河·天元”的大模型具備百億億次跨模態超級計算算力。該模型可搜集整理多種數據,通過深度訓練,可以為醫療、工業、法律等領域提供專業應用模型。在這款大模型的加持下,CT影像輔助分析可在10秒內完成。展望未來,這款模型有望成為為各行各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元能力引擎”。
從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開發新一代高效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實現人工轉化二氧化碳合成己糖,到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在全球率先系統建立正常血細胞分子圖譜及全球領先的血細胞單細胞數據共享平臺,再到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首臺2500米級超深水打樁錘并成功完成海試,填補國內超深水打樁核心裝備技術空白……圍繞未來產業,濱海新區已經涌現出一批兼具科技創新與產業煥新特質的新成果。
信創海河實驗室
未來產業集聚區加速形成
發展未來產業不能“攤大餅”,需要聚焦重點領域集中發力,因此,打造未來產業集聚區,聚集更多的優質創新資源勢在必行。
目前,濱海新區依托京津冀特色細胞谷建設的“天津市細胞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群”已獲批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經開區側重核酸藥物領域,高新區專注細胞治療領域,龍頭企業、重點高校、創新平臺、產業聯盟等創新力量在產業集群中擰成了一股繩。如今,這里已逐步形成小區域內專業集中、大區域內分工協同的產業特點,細胞產業集聚發展態勢顯著,聚集了以康希諾、凱萊英、合源生物為代表的重點企業80余家,構建了“龍頭拉動、配套跟進、集群發展”的產業梯隊。
“生物制造谷”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為創新源頭,在多個區域積極拓展產業應用,依托渤化集團、利安隆、華熙生物、凱萊英等企業,打造生物基新材料、化妝品原料、未來食品等特色產業集聚區。目前,“生物制造谷”已吸納GE醫療、瑞普生物、正天醫療等規上工業企業20余家,已形成“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的融通發展格局。2023年,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圍繞生物醫藥、健康食品、農業飼用等領域,以技術許可、技術開發、技術出資等方式建立合作26項,合同交易額5.86億元。生物制造產業(人才)聯盟吸納163家領軍企業和科研機構入盟。國家級京津冀食品營養健康與安全創新平臺獲批后,積極探索推動合成生物制造食品分類備案,審批監管流程,促進成果轉化和產品入市。
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
“信創谷”以高新區為核心,構建了完整的自主可控產業鏈,集聚了飛騰、麒麟、曙光、360等龍頭企業及上下游企業千余家,產值超5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里,“網絡信息安全產品與服務產業集群”連續三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麒麟軟件openKylin社區正式發布,麒麟生態伙伴已超過150萬家。
據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濱海新區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引導、金融支撐、人才引育、科技招商、場景構建等有效手段,不斷營造未來產業創新生態,打造未來產業集聚區。談及下一步舉措,區科技局主要負責人表示,濱海新區將繼續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對標國家未來產業政策,到2024年底,建強未來產業集聚區,加大對未來產業集聚區的培育力度,力爭累計形成30個以上的未來技術典型應用場景,累計培育50個以上的未來產業發展平臺和龍頭骨干企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推動一批“硬核”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