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奮力破局、逆風前行,中國之聲企業調研報告——《隱形冠軍》,本期推出:《挺起中國輪胎制造脊梁》。
一定要為中國人爭口氣!
在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大型輪胎設備制造車間里,一臺臺大型全鋼子午線輪胎成型機,正在抓緊進行最后的生產調試。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王紅軍說,這些可生產出多種不同用途的子午線輪胎的設備,即將出口到俄羅斯、印度、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王紅軍:它里面包括了像農用胎系列、載重胎系列的,也包括了新研發的一些像四鼓、五鼓這種類型的產品,這都是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發的,也獲得了首臺套的重大裝備榮譽。
子午線輪胎,又被稱為“鋼絲輪胎”,因輪胎鋼絲連線的排列,很像地球的子午線而得名。子午線輪胎在節能、高速、耐磨等方面的性能都遠遠優于普通輪胎,在產業鏈中擁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王紅軍說,近三年來,公司研發生產的全鋼子午線輪胎成型機持續位于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全球排名前三。
王紅軍:輪胎生產分好多步驟,一個是煉膠,然后把這種煉成的膠料變成生產輪胎的不同部件,然后在過程中,也要增加一些鋼絲,或者增加一些加固的材料,最終在成型時就跟做衣服一樣,最后把袖子等其他的縫到一起這種方式,再通過成型機,大體上形成一個輪胎。
這種成型機設備,工藝非常復雜,國際市場技術壁壘森嚴,過去我國只能靠進口。王紅軍回憶,公司創始人到英國參與引進中國第一條子午線輪胎生產線,遺憾的是,買來的只能是英國某知名輪胎公司的一套淘汰設備,賽象人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一定要為中國人爭口氣!”
王紅軍:我們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技術攻關。比如我們跟一個客戶合作,開發圖紙等所有工序都出來了,我們已經投入了上百萬,客戶突然發現說這種想法其實并不是最好的,想要改變,最后我們老董事長就一句話,聽客戶的,我們所有的圖紙全部都廢了,一個企業能走到今天,必然是很坎坷的一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
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個直徑達3.5米的工程子午線巨型輪胎樣品十分引人注目,而能夠生產出這些輪胎的設備,就是公司另一項單項冠軍產品——全鋼載重子午線成型機。這臺設備與國內外同類設備比較,成型胎胚不圓度可控制在0.85mm以內,成型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王紅軍:我們一個代表性的BOOSTER系列的全鋼載重成型機,日產輪胎條數達到了640條左右這么一個水平,而行業內的平均水平還維持在500多,不同產品的種類也達到了六七十種。從我們全鋼子午線輪胎成型機產品來說,最大的可以生產直徑接近6米的(輪胎)。
隨著產品研發成功,國外壟斷被打破,公司產品出口全球20多個國家,自主研發的多個裝備填補國內空白。
疫情以來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疫情,是每個優秀制造業企業必須邁過的坎。疫情也讓賽象一度陷入困境,國外訂單下滑、國內需求不振,甚至出現虧損。
王紅軍:去年我們國外的訂單減少比較多,因為我們是做設備,如果經濟效益不好,肯定設備的投資采購就降低了。
創新是破局唯一的路徑。公司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廣泛采用光機電一體化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我國傳統橡機制造行業的水平。公司還把提高設備的智能化作為重點,開發出物聯網的平臺,在天津就可以給世界各地的設備進行“把脈”“體檢”,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王紅軍:我們的平臺采用物聯網技術,把客戶的很多設備的傳感器要連起來,比如它的轉速、電阻、溫度等一些參數,我們就可以實時掌握,同時也具備一些視頻的功能,我們可以和客戶進行研發的溝通交流,現場設備的安裝調試,以及遠程的故障診斷和故障恢復。
依靠這套技術,公司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并成功拿到了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的客戶。由于市場需求得到釋放,公司上半年出口訂單同比增幅逆勢上揚,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預計將有較大幅度增長。
王紅軍:今年訂單已經排滿了,而且國外訂單超過了50%。我們現在也是在跟疫情搶時間搶進度,爭取把這個訂單能夠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
天津:圍繞重點產業鏈 多措并舉培育單項冠軍
從國內領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到中國領先的制造業單項冠軍,像這樣的企業,目前天津已有16家,分布在半導體、電氣自動化、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天津市工信局中小企業服務發展處副處長裴占軍表示,天津市對標工信部重點領域,以產業鏈為抓手,真正讓單項冠軍培育做到優中選優,初步形成了近100家企業規模的國家級、市級培育、市級種子培育的單項冠軍梯度培育體系,覆蓋天津市12條重點產業鏈。
裴占軍:進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培育更多的優質市場主體,打造層層遞進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儲備庫,做到早發現、早培育。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機構,加快科技創新人才培育步伐,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推出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專屬產品開發,為企業掛牌融資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咨詢服務。
【開篇的話】
它們規模不算大,卻是細分領域的領頭雁;名氣不算響,但有絕活一招鮮;它們瞄準“高精尖特”,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隱形冠軍”,一般指業內排名世界市場前三、年收入少于50億美元、公眾知名度較低、近乎隱形的企業。積極培育高精尖特企業,打造更多“隱形冠軍”,不僅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也是維護我國產業鏈安全的有效手段,更是產業轉型和升級成功的重要標志。
奮力破局、逆風前行,中國之聲推出企業調研報告——《隱形冠軍》。以制造業優秀企業為樣本,聚焦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企業如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