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細胞生態、合成生物學3家海河實驗室建設成效顯著,物質綠色創造與制造海河實驗室新區轉化基地啟動建設,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成功落戶。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細胞生態、合成生物學3家海河實驗室共立項85項,吸引院士15名、國家級人才50余名,形成超千人規模的科研團隊。
高標準建設海河實驗室是2022年美麗“濱城”建設攻堅重點任務。從區科技局獲悉,2022年,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細胞生態、合成生物學3家海河實驗室建設成效顯著,物質綠色創造與制造海河實驗室新區轉化基地啟動建設,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成功落戶……新區通過積極構建“原始創新+應用創新+產業化基地”的全鏈條產業體系,有力支撐京津冀特色“細胞谷”、“信創谷”、“生物制造谷”、“北方聲谷”四谷建設。依托創新鏈,帶動產業鏈,健全資金鏈,新區以海河實驗室建設為重要抓手,沿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快步前行。
科研項目攻關提速
2022年,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細胞生態、合成生物學3家海河實驗室共立項85項。顯式動力學數值模擬軟件、面向船舶行業的三維幾何造型引擎、新冠復陽風險預測、淀粉人工合成工程化測試、GB級DNA信息存儲示范和測試等一批項目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共申請知識產權54項。此外,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還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血友病基因治療藥物和臨床研究系列成果,“血細胞分子圖譜建立與血細胞生態研究”項目獲得天津市自然科學特等獎(完成公示)。“預測奧密克戎復陽風險的生物標志物及代謝、蛋白、聯合模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發揮人才高地優勢
海河實驗室打破傳統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充分激發人才活力。2022年,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細胞生態、合成生物學3家海河實驗室通過全職、雙聘、兼聘、臨聘等模式,吸引院士15名、國家級人才50余名,形成超千人規模的科研團隊,實現人才金字塔的尖端匯聚。同時,3家海河實驗室分別制定成果轉化、科研經費、績效管理等各項細則,積極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使用自主權,增加科研人員轉化收益,走出了一條頗具濱海特色的人才引育模式。
科研合作再升級
2022年,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海河實驗室吸引麒麟軟件、華為共同出資研發,與龍頭企業和9所高校共同組建“安全先進綠色計算原始創新策源聯合體”。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開展“揭榜掛帥”,設置關鍵技術研發和企業融合攻關等6大類別,籌集經費近5000萬元,引入8家知名企業吸納自籌資金2000萬元。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啟動重大攻關、企業需求和顛覆性創新三大類任務,聯合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設立“吸入用新冠疫苗護津城”科技示范項目,科研合作范圍與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發揮先行先試優勢
2022年,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海河實驗室打造了“一室一基金”模式,聯合企業共同設立1億元資金規模的“信創海河實驗室專項基金”。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打造“金融+投資+產業”業務模式,成立載體平臺運營公司天海未來(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GMP平臺、孵化器以及生物醫藥供應鏈平臺進行市場化運營,打造全鏈條的轉化生態體系。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統籌6大國家級平臺資源,推動實現重大理論創新、重大科研突破、重要平臺搭建、重要成果轉化。
“力挺”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海河實驗室為濱海新區提供了強大的科研加持,促使形成了一批自主可靠、國際領先的產品,集聚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
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與天津渤海化工、天津醫藥集團等20余家龍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梳理、解決產業發展存在的卡點、難點、堵點,為美康食品、中合基因、正元盛邦、中科元生等企業積極提供服務。
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配合濱海高新區出臺針對生物醫藥產業、細胞和基因治療產業的“雙九條”政策,有效促進潛力項目在津落地轉化,全力打造“天津版”特色鮮明、創新要素豐富、產業鏈條完善的生物醫藥企業聚集地。同時,實驗室孵化器平臺還設置了15個孵化單元,全力建設“專精特新”孵化器。其中,實驗室GMP平臺可提供病毒載體、質粒、干細胞等研發和生產服務,將打造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細胞與基因治療CMC生產基地,目前已孵化6家企業,與16家企業開展合作,與6家企業達成入駐意向。
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海河實驗室全面整合、延展信創產業優勢資源,先后與飛騰、麒麟、曙光等單位聯合開展研究和技術攻關,并加入RISC-V國際組織理事會,進一步增強天津信創企業在開源芯片產業發展上的話語權。此外,該實驗室還持續賦能“信創谷”建設,力促信創產業(人才)聯盟成員擴大至74家,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唯捷創芯(天津)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兩家芯片企業成功上市。
2022年,物質綠色創造與制造海河實驗室新區轉化基地啟動建設,積極推進成果轉化,助力濱海新區能源、材料、石化及醫藥產業技術革新。在高性能新能源物質創制方面,該基地參與了“天津號”純太陽能驅動汽車研制,將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電池模塊以及與力神電池合作研制的高比能動力電池分系統在“天津號”上進行示范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在低碳資源綠色轉化方面,該基地完成了新一代酯加氫銅基催化劑的合成及規模化制備,目前正在洽談催化劑在萬噸級碳酸乙烯酯加氫制甲醇聯產乙二醇裝置上的工程應用。
謀劃產業“將來時”
2022年11月,我市正式批復在濱海新區組建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該實驗室以天津大學醫工院腦機科學為核心,緊抓腦科學以及生物科學和信息科學融合的產業方向,以人機共融為目標、以腦機交互為先導,重點聚焦人機交互底層核心器件、關鍵算法,以高端醫療裝備、智能科技利器為出口,輻射教育、娛樂等多領域的未來產業布局。
區科技局主要負責人表示,2023年,新區將按照“重在應用、瞄準產業”的建設方向和“重大科研突破、重大理論創新、重要平臺搭建、重要成果轉化”的目標要求,全力推動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細胞生態、合成生物學、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四家海河實驗室“核心”建設,加快物質綠色創造與制造海河實驗室新區轉化基地建設,支持海河實驗室體制機制創新突破,賦予實驗室更大的項目立項自主權;繼續推動新區龍頭企業與海河實驗室深入合作,形成“創新策源地”機制,實現高校、企業與實驗室的深度協同,積極申請國家重點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科研項目,讓更多國家創新資源融入新區產業發展。同時,新區還將啟動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建設,支持以海河實驗室為代表的新型研發機構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重點培育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