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中國信創谷,推動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更深入、更緊密、更市場化服務全市智能制造、信創產業、生物醫藥發展。”日前,天津市市長張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未來要增加“AI+制造、+信創、+交通”等應用場景,加快打造京津冀特色細胞谷,加快打造生物制造谷,在信創、先進材料等領域轉化一批科研成果,培育發展未來產業。
天津《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五年來,12條重點產業鏈帶動作用持續顯現,自主可控的信創產業鏈初步形成。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4%、6%左右。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66%、位居全國第三,新一代超算、飛騰CPU、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天津大學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等“國之重器”加快建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均突破1萬家。
天津市人大代表、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歷軍
天津市人大代表、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歷軍在談及對于未來信創領域的規劃時表示,未來五年要將信息產業做成天津的支柱產業,讓信創在天津形成品牌效應。“天津在這方面具有極大的比較優勢,我認為下一個階段是必須要證明的階段,要加強天津在全國信創領域的高地形象,未來我們將通過產業創新中心進行一些信創的工作,將天津的相關企業聚集、結合起來。”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天津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強化信創、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串鏈補鏈強鏈,中芯國際大二期、聯想智慧創新服務產業園、通用技術集團機床總部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12條重點產業鏈增加值增速快于規上工業1.3個百分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進程加快。
到2027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深化重點產業鏈建設,推動產業鏈與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梯次培育市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爭創國家級集群,形成若干千億級高端產業集群,建設全國領先的信創產業基地、人工智能先鋒城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實施智能制造賦能工程,創建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大力發展以產業互聯網為主導的平臺經濟,建成全國一流5G城市;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開辟制造業綠色化轉型的新通道。
天津市人大代表、濱海高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青林
“濱海高新區是一個產業開發區,大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信創領域可以說占據了天津市的半壁江山以上。后續高新區將繼續推動信創生態的打造和信創行業的應用,同時在新能源領域也將落地一些新的項目。”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濱海高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青林表示,目前高新區已經有2家海河實驗室,近期還將掛牌第3家——“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通過這些海河實驗室的建設,為高新區積聚產業,積聚技術,積聚人才。
針對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報告中規劃:2023年,天津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1萬家,雛鷹、瞪羚、領軍企業分別超過5800家、460家、310家。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
此外,今年,天津還將優化創新要素供給,繼續實施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培訓計劃,健全“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解細繩”2.0版,帶動天津市技術市場交易額突破1700億元。建立服務企業上市通道,推動8家科技型企業上市。設立10只以上天使子基金,總規模達到20億元。支持天津市濱海新區申報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