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天津濱海高新區促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辦法》正式對外發布。
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崔同湘表示,以《辦法》出臺為契機,該高新區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業政策體系,營造新能源產業聯合創新、能源耦合互通的良好氛圍,助力新能源企業在高新區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將高新區新能源產業打造成為北方重要的產業聚集地和技術創新的發源地。
真金白銀支撐綠色發展
《辦法》分別從企業引育、企業成長、技術創新、人才引進、應用示范、生態營造等6個維度,對天津濱海高新區從事動力電池、太陽能、風能、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產業研發、生產、應用的企業進行真金白銀的支持。
比如,針對在天津濱海高新區實際投運的儲能項目,按照實際放電量給予項目投資方資金補貼,補貼時間不超過24個月,補貼標準為0.5元/千瓦時,單個項目每年補貼不超過100萬元。
天津濱海高新區新能源產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辦法》在制定過程中體現了4點創新:一是應用示范方面,鼓勵企業進行國家智能光伏試點示范,通過探索“光伏+”類創新應用,促進產業發展;二是儲能建設方面,高新區支持企業發展分布式風光儲項目建設,促進高新區儲能產業發展,實現對節能降碳的正面引導;三是產業鏈協同方面,支持高新區新能源規模以上企業購買區內企業產品,促進高新區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四是生態營造方面,鼓勵、利用各類社會組織的資源優勢,引薦制造型、科技型新能源企業落戶高新區,不斷提升新能源產業優勢。
天津市新能源產業(人才)聯盟執行秘書長劉雪萊表示,天津濱海高新區此次出臺的《辦法》,從多個維度為新能源產業龍頭企業、中小型和初創企業、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企業以及第三方服務機構給予支持,在引導新能源企業主體培育和支持小微企業成長方面發揮支撐引領作用。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技術、孵化、資金、生態等條件。《辦法》圍繞上述方面提出針對性支持,將更好地吸引和幫助高校科研成果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落地生根,讓院校科研成果既上得了書架也上得了貨架,助力企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鈉坤碳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俊表示。
新能源產業駛入快速道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天津濱海高新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該高新區先后獲批建設新能源(儲能電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新能源產業集群試點(培育),重點發展動力電池、光伏、風電三大細分領域,同時還積極布局儲能、氫能、智能電網技術等新賽道。
2022年,天津濱海高新區新能源產業實現快速增長,全產業鏈營業收入358.95億元,同比增長34.8%。其中光伏產業子鏈實現營收201.93億元,同比增長91%;鋰離子電池產業子鏈實現營收103.46億元,同比增長59.3%。
近日,位于天津濱海高新區的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動力電池生產線上,數十條機械臂在空中有序交錯擺動,一群搬運零部件的載重機器人往來穿梭,幾名員工在顯示屏前緊盯關鍵參數。
“不怕沒有訂單,怕的是接了訂單完不成。”力神電池動力電池產品制造部副部長趙曉軍說。
2022年,力神電池的動力電池板塊營業收入增長達76%。此外,力神濱海新能源產業基地24吉瓦時動力電池項目也于近日正式啟動。
位于天津濱海高新區TCL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5吉瓦高效太陽能超薄硅單晶片新項目,僅投產3個月就已生產了近億片單晶硅片,從中國天津運往世界各地。
“硅片就像是光伏板的地基。我們的新項目產品,大大提升硅片光電轉化效率,以滿足綠色電力的增長需求。”TCL中環副總工程師張雪囡說。
目前,天津濱海高新區聚集了一批新能源明星企業、龍頭企業,形成動力電池、光伏、風電三大新能源優勢板塊,新能源產業已成為天津濱海高新區產業創新升級的重要支撐。
下一步,天津濱海高新區將緊緊圍繞落實天津市“十項行動”特別是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持續強化產業生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助力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世界一流產業創新中心,搶占能源領域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高地做出“高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