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站的核心艙到夢天艙,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航天五院518所)空間站型號任務先鋒隊從2015年開始參與研制保障航天員在軌生命健康系統和基礎試驗領域的工作平臺,她們的工作不僅對精度要求極高,還對人機功效、有害氣體、微生物等都有著嚴苛的技術要求,全體成員以百倍的努力時刻備戰。
我們總認為,航天領域是男人的主場,然而在這樣一個高強度、高精度的工作環境下,團隊27人中,就有17名女職工,平均年齡僅有34歲??臻g站項目時間緊任務重,她們的工作都是按小時排計劃,巾幗不讓須眉,就算再多困難也要克服,這就是姑娘們不服輸的精神。
“她是我們值得信賴的大姐”
王玉鳳是型號技術負責人和中心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一位媽媽,產假結束后,她立刻回到工作崗位。整體發射任務周期非常緊張,可這時卻遇到了技術難題,要照顧年幼的孩子,更為工作而焦急,沒有猶豫,她克服哺乳期困難,每周往返京津多次進行技術溝通,協助設計確定技術狀態,帶領攻關團隊日夜奮戰,加班加點,力保發射任務節點。她以全部的熱情投身于航天事業,只要她在,團隊就感到安心。
“苛己及人是我的工作原則”
解宏梅是空間站型號任務的產保經理,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生活中,她和我們認識的姐姐,身邊的朋友沒什么兩樣,喜歡美食,愛開玩笑,待人和善。可一旦工作起來就換了一副面孔。保證產品零缺陷是她的責任,操作者沒有按照她的要求操作時,她會當場毫不客氣地指出。她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尺寸超差0.05,但是到整個產品上看到的就是方向圖不合格?!贝蠹叶夹ΨQ她是“鐵面無私的黑包公”,可正是她的不講情面,保障了每一個產品質量,助力了航天事業的發展。
“攻堅克難,我們責無旁貸”
對于團隊里的每個工種來說,反復試驗,通宵熬夜都是常有的事。空間站機械臂加工工藝負責人呂麗云連續50多個小時沒有回家休息,反復論證,只為保證修復方案可靠實施;空間站型號任務設計師王琨在調研發現,國內外的循環泵都達不到技術要求時,一切只能自己從頭來,她告訴自己,雖然難,但必須做好!
當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時,我們的夢想是浩瀚宇宙時,我們所面對的困難,就只是塵埃中的一粒。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這個團隊在空間站建造任務最艱巨的五年中,奉獻了數個周末、“五一”“十一”假期與家人團聚的時光,與隊友并肩、與空間站型號任務為伍、以偉大航天事業為重,為我國首個空間站系統在軌穩定運行貢獻了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