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宗俊,今年80歲,一個老航天人。許寧,今年40歲,一個航天系統工作者。許津平,今年8歲,一個擁有航天夢的少年。
在兒子許寧的眼中,許宗俊和普通人的爸爸一樣,用自己有力的臂膀默默的支撐起了一個家庭。但爸爸又是那么不同,無論是年輕時擔任倉庫保管員期間,還是退休后隨子舉家從老家山西搬遷至天津高新區,爸爸從沒有抱怨、猶豫。
許寧表示,我爸爸給我的感覺就是時刻要先考慮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組織的需要,個人的利益與得失并不是重點。有一種對黨、對國家的忠誠感,又有一種獻身崇高事業和革命理想的使命感。
許宗俊表示,思想入黨是要用行動來表示的,所以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都是積極的,我們許家精神就是團結重教、奮發向上。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雖然已經退休,許宗俊并沒有因此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更加積極參與高新區的社區志愿活動,在清明節文明祭掃宣傳隊中,你會發現他的身影;在文明城區建設志愿者中,你會看到他的出現;在傳承家風、追憶先烈的分享會上,你會感受到他對黨的熱愛。他在以自己的方式為濱海高新區精神文明建設事業貢獻著力量。
閑暇時,許宗俊也會提起筆寫著自己的回憶錄,記錄著生活的點滴。“許寧三歲的時候就知道飯前要幫助家人擺好碗筷,等長輩上桌再吃飯,津平三歲的時候也很懂事,知道中國人的餐桌禮儀,和他爸爸一樣,我想這就應該是教育的力量和家風傳承的力量吧!”這是許宗俊在回憶錄《兒子、孫子各三歲》中描述的片段。
許寧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518所負責衛星地面運輸設備研制工作。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憑借著勤勉的干事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迅速在工作中成長為技術骨干,榮獲2015年度天津市國防工業“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許寧表示,我個人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有我父親的影子。我也常想,一件事情如果是我父親,他會怎樣做。同樣,我也會把父親的這種對國家、事業、理想的堅守告訴我的孩子。精神的傳承是最可貴的。
許津平表示,我覺得爸爸是超人,他不但能夠照顧我們全家,還能把火箭、衛星、空間站都送上太空,我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因為熱愛所以追求、因為堅守所以奮斗。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每個家庭都是文明與愛的星火,每個家風都滋養著這片創新之城。他們傳承、他們奮進,他們拼搏、他們求索,濱海高新區,打造國家自主創新源頭和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征程上,將永遠留下他們的光與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