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圖解:一圖讀懂《天津濱海高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濱海新區關于營商環境建設的部署要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對標國際通行、國內先進標準,充分發揮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優勢,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特提出以下行動方案。
便利市場主體準入準營
1.推行市場監管全領域“綜合一窗受理”,實現企業開辦業務“一窗通辦、全程網辦”。建設智慧審批系統,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電子化辦理。拓展企業集群注冊、推行重點城市地區證照互認、拓展電子證照應用場景。
強化要素服務保障能力
2.穩定政策預期,建立企業、項目政策兌現服務綠色通道,做到政策資金平穩有序、應兌盡兌。加大中小微企業政策支持力度,小額扶持資金快速審批、即時撥付。
3.暢通融資渠道,深化“企業創新積分制”應用場景,擴大“積分貸”科技型企業覆蓋范圍,提升信創、生物醫藥等政府產業基金引導作用,打造推動主導產業和科技創新的高能級服務體系。
4.優化土地供應,鼓勵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探索存量工業項目分割及抵押路徑。積極推廣“交地即送證、竣備即首登、交房即交證”。
系統推進包容普惠創新
5.制定出臺專項政策,與天開高教園區政策形成緊密銜接,推動高校創新成果在華苑科技園落地轉化。搭建“線上互動平臺+線下空間服務”模式,為創業團隊、創業企業、創業孵化機構三類主體提供一站式專業化孵化服務。
6.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發揮科創中國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平臺集聚效應,提供一站式全鏈條知識產權服務。強化知識產權交易、金融、專利導航等服務能力,挖掘企業數據資產價值,幫助企業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支持區域標桿企業申請國際商標和專利。
探索新型監管執法機制
7.探索監管部門與平臺企業、研究機構建立廣泛合作,聯合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搭建高新區“法治會客廳”,增強企業合規經營內生動力。探索“窗口期”“沙盒”監管模式,穩步推進相關執法領域研究制定柔性執法清單,與信用監管深度融合,依據信用動態調整市場主體抽查比例和頻次。拓展遠程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模式應用場景。
優化涉外營商服務環境
8.建設涉外企業和外籍人才政務服務專區,配備外企服務專員,協同商務、海關、出入境管理、公安、外事等機構,提供一站式涉外事項咨詢、辦理服務。加強區域國際化語言環境建設,優化重點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外文指引服務。
9.提升企業跨境投融資審批服務效能,設置跨境投融資服務專員,為企業雙向跨境投融資需求提供全鏈條、便捷、增值服務。
構建高效企業服務體系
10.建設智慧經濟平臺,實現經濟運行閉環管理,圍繞存量、增量及產業建立三位一體的經濟運行新體系,為企業入駐產業園區、獲取政策支持信息、解決經營發展難題和開展交流互動提供便利。
11.優化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實現企業服務即時覆蓋,構建“專員吹哨、部門集合、分層分類、限時解決”的企業訴求閉環處辦機制,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
12.建立政務服務問題事項、爭議事項提級快速辦理和重大問題預警研判機制,設立改補件辦理快捷通道,提高政務便利化水平。
升級宜業宜商宜居城市功能
13.優化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在濱城人才服務證基礎上,整合高新區特色資源,為區內人才提供健康醫療、專項培訓等增值服務。
14.持續供給優質學位,讓適齡戶籍兒童在家門口“有學上、上好學”。筑牢基層衛生健康服務網底,穩步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提高群眾就醫便捷性。
15.加快推進區域高標準商業、文體、養老、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實施華苑科技園城市提升,豐富渤龍湖科技園商業服務,強化海洋科技園人才安居保障,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