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方興社區黨委書記王立紅將采集到的數據在“基層報表通”填報后,通過一鍵報送供相關部門按需提取。而在以前,需要分頭填報不同報表,費時又費力。
從重復填報、多頭填報到數據一鍵報送,變化源于“基層報表通”智慧應用場景的搭建使用。新津區紀委監委從解決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入手,依托“室組地”聯動機制,成立督導專班,通過列席會議、制發建議等方式,推動搭建“基層報表通”智慧應用場景。同時,該區紀委監委督導相關職能部門協同發力,實現基層一鍵報送后各行業部門根據需求自動抓取數據、一鍵生成報表的高效工作模式。
“以前最多的時候我們一天需要報19張報表,現在涉及群眾的報表,我們動動手指更新一下數據就可以實現自動抓取,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基層報表通”智慧應用場景運行后,在社區工作8年的新津區普興街道騎龍社區副書記唐霞深有感觸。現在,她在工作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能有更多時間走村入戶察實情、解民憂。
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部署,重拳糾治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加重基層負擔現象,推動采用科技賦能、精簡指標、優化流程等方式,持續糾治重復填報、工作過度留痕、任務層層加碼等問題,營造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
準確定位“應盡之責”和“應減之負”,堅持“簡約考核目標、簡潔考核手段、簡化考核流程”,系統施治、綜合施策。天津市寧河區紀委監委推動出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二十條硬性措施,明確治理過度留痕等問題的相關要求和具體方法,將防治過度留痕納入對全區88家正處級單位的監督要素臺賬,納入區委常規巡察及“回頭看”集中整改任務范圍,推動考核部門變年終判定為日常掌握、變查閱資料為實地調查。據了解,和去年同期相比,該區共減少規定上報信息16種,壓減考核通報5種,推動2項“督檢考”事項合并組織實施。
鄉鎮是基層治理的基礎單元,讓鄉鎮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是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湖南省花垣縣委制定下發為基層減負十條措施,規定“全縣各單位除完成州級以上明確要求填報的表格及上報的材料外,縣級原則上不另增加任何表格與材料,確有需要的,報縣委辦統籌。”同時制定實施細則,明確縣委改革辦按照“一類工作一張表”“同類數據統一次”的原則,對全縣表格、材料進行統籌管理,確保“基層一張表”改革取得實效。今年以來,基層除完成州級以上明確要求填報的表格外,縣直各單位原則上未要求鄉鎮填報表格。
在云南省昆明市,為解決基層干部面臨的考核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復等難題,西山區紀委監委依托西山區“互聯網+智慧紀檢監察”系統開發“一表通”平臺,將每個月的10余項日常監督和不同時期重點工作的專項監督發現問題,統一匯總成“一張表”。
“以前,對于發現的這些問題,涉及鄉村振興、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作風等方面的不同專項,每一項都需要分開單獨填報。”西山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楊海蓮說,“現在檢查結束后,可以一次填報發現的所有問題,由‘一表通’自動匯總、自動分類,輕松了不少。”
為基層減負,給實干賦能。天津市寧河區紀委監委在糾治過度留痕問題的同時,推動從“看報表”到“查實績”,在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將走社區、訪群眾、聽口碑作為掌握干部品德、能力、作風等綜合情況的規定動作,在廉政審核過程中為干部精準“畫像”,牢固樹立“有為者有位、優秀者優先”的鮮明用人導向。成都市新津區依托“基層報表通”實時運算功能,在數據中臺植入監督模塊,全面歸集、實時掌握、動態監測各行業、領域的風險隱患和服務效能,自動鎖定數據異常現象,及時督促相關單位補充缺失信息、修正錯誤數據,防止出現漏報、錯報,使應該享受惠民惠農政策的群眾利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