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近日,我區市民張小姐在家里接到一個自稱是保險公司的電話,對方問事主要不要關閉微信里面的“百萬保障業務”,如不關閉每月就會收取800元的費用,隨后事主就要求關閉該業務。后來,對方讓事主添加QQ好友辦理關停業務。在對方的誘導下,事主下載了“Zoom”會議軟件,并通過對方發來的會議碼進入了對方的會議。對方稱要教事主取消業務,讓其開啟共享屏幕。對方讓事主打開手機銀行APP查看賬戶余額。后來,事主收到了銀行發來的驗證碼短信,對方稱需要查詢流水記錄所以才會收到驗證碼。不一會兒,事主就收到了銀行扣款25000元的短信,對方稱需要走一個流水賬,完成保險注銷業務之后就會返還給事主。因事主的銀行卡設置了25000元的限額,所以剛剛的轉賬沒有成功。但是兩分鐘之后,銀行又發來轉賬短信,短信顯示事主賬戶里的24000元已成功轉賬。此時,事主才意識到可能遭遇詐騙了,便馬上報警,最后共計損失24000元。
詐騙手法揭秘:
第一步:冒充客服,騙子冒充客服,聲稱受害人開通了“百萬保障業務”服務,如不關閉將連續12個月每月自動扣費,扣費失敗甚至會影響征信。第二步:誘導不斷轉賬,騙子冒充“金融客服專員”以“操作失誤”“審核失敗”等理由,誘騙受害人不斷往指定賬戶轉賬,直至掏空其錢包。
冒充京東白條、金條、百萬醫療都是同等道理,期間詐騙分子會在取得事主信任之后,引導事主下載具有共享屏幕功能的會議軟件,這些會議軟件幾乎都能在軟件應用市場直接下載,事主也會進一步打消疑慮,增加上當受騙的幾率。接下來詐騙分子會以指導操作等各種理由,要求事主開啟“共享屏幕”功能,進而獲取密碼、驗證碼重要信息實施詐騙。
而且,很多人覺得自己銀行卡里沒錢,所以不會被騙。其實不是,賬戶沒錢也可能被騙,大家一起來看著這起案例。
近日,李女士接到冒充京東客服電話,稱其公司旗下的“京東金條”項目利率已超過國家規定,現需注銷京東白條或金條賬戶,否則影響個人征信,要求李女士積極配合。由于客服能精確提供個人信息,李女士未曾多想,擔心其征信受到影響,未經核實便在客服指引下下載了會議軟件。客服以協助操作為由,讓李女士共享手機屏幕,遠程操縱其手機。同時,以“幫你做網銀資金平臺歸集”“銀聯賬戶認證”等李女士聽不懂的理由,不停制造恐慌,誘騙李女士向微粒貸貸款30萬元,并悉數轉至所謂的“安全賬戶”。當李女士完成操作,再次咨詢“客服”時,發現已被拉黑,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事后,李女士后悔不已,以為自己賬上沒錢就不會被騙,于是放松了警惕,造成巨大損失。
提醒:凡是自稱客服人員,以不取消會自動扣費、影響征信為由,引導操作“轉賬匯款”的,都是詐騙。切記,談及征信切勿慌張。不要輕易向陌生賬號轉賬匯款,謹防上當受騙。
還有冒充淘寶店家要退款理賠的,現在所有的退款理賠都可以通過付款渠道原路返回,所以,任何讓你跳開平臺的所謂的電商客服打來電話時,要及時掛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