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來臨學生們紛紛踏上返校或新生的入學之旅與此同時一些詐騙分子也在“蠢蠢欲動”開學季往往成為詐騙案件的高發期針對家長和學生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變化多樣令人防不勝防“真真”整理這份“防詐騙指南”幫您快速識破
花樣多、套路深的詐騙陷阱
家長防騙篇
一、假“班主任”繳費類詐騙
手法揭秘:詐騙分子通過偽造學校官方文件、偽造身份信息等手段,冒充“班主任”“輔導員”“學長學姐”等身份,以收取學費、資料費、報名費等為由,誘騙轉賬。
防騙指南:務必通過學校官方渠道進行核實,或及時聯系班主任、學校負責人,確認信息的真實性,切勿輕信陌生人的郵件或短信通知,不能盲目打錢。
二、“查看課程表”詐騙
手法揭秘:詐騙分子冒充老師給家長發送帶有鏈接的短信,謊稱“點擊鏈接就可以查看孩子的課程安排”。一旦點擊就會被竊取個人信息,甚至遭受財產損失。
防騙指南:需確認信息的真實性,來源不明短信的鏈接一律不點。
三、謊稱“孩子住院”詐騙
手法揭秘:詐騙分子以學校老師身份打電話給家長,謊稱“孩子初到學校身體不適生病住院”,急需醫藥費,在家長慌亂的狀態下,誘導受害人打錢。
防騙指南:保持冷靜,先聯系學校老師或當事人,不要盲目匯款。家長一定要存好老師的電話。
四、“運作入學”詐騙
手法揭秘:詐騙分子謊稱可以利用熟人托關系“運作入學”或“轉學”,當家長匯錢后,詐騙分子便隨即消失。
防騙指南:不要輕易相信所謂“能人”操作,更不能盲目打錢。
學生防騙篇
一、“山寨官方群”詐騙
手法揭秘:詐騙分子會申請建立諸如“某某大學2024級新生群”“某某學院2024級新生群”等微信、QQ群,“山寨官方群”對入群的新生收取金額不等的群費,以達到詐騙目的。
防騙指南:一旦出現收費等事宜,務必要從學校官方途徑或輔導員、班主任等處了解確認,多方核實后再進行下一步操作,切勿輕信他人、隨意點擊不明網絡鏈接。
二、“助學金”“校園貸”詐騙
手法揭秘:詐騙分子冒充學校或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謊稱有針對貧困學生的助學金或助學貸款,提供個人信息辦理相關手續即可。隨后以繳納相關費用為由,讓受害者轉款騙取錢財。此外,很多校園貸所謂的“低利率”“免利息”都是誘導大學生進行貸款的誘餌,最后可能利滾利欠下巨債。
防騙指南:助學金、助學貸款辦理都不會預先收取費用。如遇此類情況,多與校方核查證實。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消費觀,生活支出應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合理安排。
三、“網絡兼職刷單”詐騙
手法揭秘:詐騙分子聲稱“做任務就可領紅包”“零投入無風險”“日清日結”等,隨后誘導下載指定刷單APP(詐騙APP),誘導受害人墊資刷大單。等到提現時,詐騙分子拒不支付受害人的本金及傭金,從而達到詐騙目的。
防騙指南:要保持冷靜,不能輕信網絡刷單,脫離實際的高回報工作更要謹慎對待,不要輕易點擊、掃描陌生人發來的網址和二維碼。
四、“手機卡”詐騙
手法揭秘:詐騙分子借助為新生辦理手機卡名義冒充“工作人員”或“學長學姐”,以此獲取個人信息進行詐騙;詐騙分子通過售賣預存話費的電話卡或校園網絡套餐,暗中綁定高額消費項目或設置自動扣費服務,導致學生不知情下產生高額費用。
防騙指南:學生可到校園營業廳自主選擇運營商,現場辦理手機卡。
防詐騙牢記“五要五不要”
一定要做到——“五要”
要增強防騙意識、要核實信息真偽、要保護個人信息、要安裝反詐軟件、要警惕網絡陷阱
一定要做到——“五不要”
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要隨意轉賬匯款、不要隨意掃描二維碼、不要使用公共Wi-Fi進行敏感操作、不要慌張
遇事保持冷靜可尋求學校、警察幫助。開學季是新的起點,也是自我保護意識提升的關鍵時期。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提醒:增強防騙意識,處處提高警惕,要擦亮雙眼、保持清醒,以免落入詐騙陷阱,牢牢守護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在新學期平安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