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完這些案例和詐騙手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就是什么人容易被騙?
(一)過于自信的人。喜歡耍小聰明的人更容易遭受電信網絡詐騙。此類人有謎一般的認知自信,不關注任何反詐宣傳,自信地認為自己不會笨到被騙。此外,還有一些人喜歡鉆空子,喜歡在網絡上“薅羊毛”,認為足不出戶就能“日賺斗金”。這類人是高危被騙群體,各種各樣的詐騙手法,就等著一個不小心栽進去。
典型案類:貸款詐騙、刷單詐騙、投資理財詐騙、“殺豬盤”詐騙、網購退款詐騙等。
(二)涉世不深的人。此類人可能還未走出校門,或者剛剛步入社會,總之就是不諳世事,無法分辨復雜社會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有時一通電話就能逼得他們號啕大哭,然后千方百計地證明自己的清白,直至錢款被轉走。
典型案類:冒充公檢法詐騙、注銷校園貸詐騙、冒充熟人類詐騙等。
(三)缺乏辨別能力的人。此類人員逐漸與網絡信息時代脫節,但還往往聽不進其他人的勸解,輕易相信其他說客,執意在一些虛假投資平臺進行投資。有些人熱衷于購買保健品,連子女都無法勸阻,最后耗盡畢生積蓄。
典型案類:投資理財詐騙、保健品詐騙等。
為什么會被騙呢?
(一)了解學習防騙知識不夠。現在社會進步速度比較快,溝通的方式越來越先進,比如人工智能,比如互聯網時代等等。很多都用于工業、生活中,改變以往傳統模式,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模式,那么作為騙子,他們也在享用著這些高科技進行詐騙。騙術逐漸升級、改變。有一句話叫:你不是不會被騙,只是適合你的劇本還在路上。多多學習防騙知識,多看一些有關詐騙的文章對預防詐騙很有幫助。
(二)怎一個貪字了得?很大層面上,網絡詐騙就是把握人性的弱點。“貪婪”,“好逸惡勞”如果所有人都知道錢要靠自己雙手掙腳踏實地謀發展估計誰也不會被騙。
但是現實中喜歡不勞而獲的人太多了,要么想著天上掉餡餅,要么覺得只有自己運氣好,遇到好事都想把握住覺得自己是老天爺選中的人,自己都不會想一想,為什么這種事會掉在我頭上。比如,很多以介紹高薪、名企等等為借口進行行騙手段,放大人們貪心,收取各項費用;比如,購物返現,充值卡,會員;比如高返利,高回報。
(三)獵奇心嚴重,色字頭上一把刀。 現在社會日新月異,網上交友很是普遍,有些人抱著獵奇心理愿意加陌生人微信,aa,支付寶好友,被“甜言蜜語”哄騙。
(四)法律意識淡薄,自我防范意識差。近幾年有很多以公安、檢察院等身份聯系被騙者以洗錢、賬戶交易異常、辦理高額信用卡等等為借口行詐騙之法。其實只要有一點點基礎常識就能很輕松的識破,百度或者打個電話實地核實一下都不會上當受騙。
(五)賭博心理。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騙,就算懷疑被騙了也要再賭一把,一旦深陷泥潭就很難自拔,都想再把之前的錢要回來,不知道及時止損只會越陷越深。
當前互聯網經濟生機勃勃,利用互聯網實施的犯罪也成為部分人員掙錢容易,來錢快的方法和途徑。其中,“幫信罪”作為電信網絡犯罪的重要“幫兇”,成為僅次于危險駕駛罪的第二位高發刑事犯罪。“我只是想幫個小忙”“我只是想干個兼職”“我以為和我沒關系”……“沒想到會犯罪”,這是抓住時兩卡人員常說的幾句話。其實只要你將手機卡、銀行卡等交給他人,你將有可能淪為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的幫兇!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簡稱“幫信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的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再次提醒大家:1.切記不要因為一時貪念而把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U盾及對公賬號、手機卡等重要的個人信息出借或出售他人,以免成為網絡洗錢犯罪的幫兇,讓自己滑入違法犯罪的深淵。2.重視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以免給自己的個人信用記錄造成不良影響。3.發現非法買賣身份證件、銀行卡、手機卡、對公賬戶、U盾等違法行為時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共同維護健康良好的網絡金融環境。
總而言之,不貪、不嗔、不癡、不慢、不疑,《大學》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