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于味精和雞精有害的說法層出不窮,最早關于“味精有害健康”的傳言源于個別動物實驗發現,在大劑量攝入下,對于某種非常敏感的老鼠可能會產生神經毒性。不過要達到這種效果,一個60kg的成年人,需要一次性吃下900g左右(差不多1公斤)的味精。
無論是美國的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1959年),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1987 年),或者是歐盟食品科學委員(1991年)等各類組織,經過多次實驗研究,都把味精在食品分類中歸為安全類。且在1999年,我國首次獨立完成了味精的長期毒理試驗,結論一致,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很多人分不清雞精和味精,其實雞精就是有雞肉味的味精,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鈉,但由于添加了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因此味道更豐富。市面上的其他增鮮劑比如醬油、蠔油、鮑汁也會添加谷氨酸鈉。雞精、味精和這些增鮮劑一樣,是無毒且不會致癌的,只要適量吃都是安全的。
味精、雞精雖然安全,但不宜多吃。大家都知道鹽不能多吃,味精等鮮味劑也是同一個道理,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都含有鈉離子。鈉離子攝入過多容易引發高血壓。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的評估報告稱,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谷氨酸(及其鹽)的最大攝入量是30毫克,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超過1.8g,大概就是三分之一啤酒蓋。所以,做飯時不要放一大勺味精了。